新闻联播: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D打印机?
- 458
- 0

其实稍微搜索下,不需要查找外文资料,新华社的报道便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南京紫金立德公司的全貌。
“技术引进,原料进口,产品出口,紫金立德投产三年,产能跻身国内前列,已向30多个国家出口1260台机器。公司拿出25%的股份,买断以色列Solidimension公司叠层堆积技术,并已消化吸收,打印机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六成。
我们设计产能2万台,要做到盈亏平衡,每年必须产销1500台。前年出口近700台,去年卖出300多台,今年外需继续滑坡,销量只有200多台。”连宁直言,公司虽能盈亏平衡,若考虑1亿元前期投入,那是亏损严重。国内现有40多家3D打印企业,拿出产品的近10家,其中,产量过百台的仅4家,而拥有核心技术的,那就更少了。从核心技术、应用材料到市场渠道,3D打印产业的“命门”握在发达国家手中。所谓“中国3D产业与国外差距不大”,这种说法盲目乐观
紫金立德一年进口20多吨PVC材料,每公斤就要10美元。这种材料对纯度、平整度要求极高,国内做不出。常州有家小企业,答应为其加工耗材,真能做出来,价格只要进口的三分之一。耗材开发滞后,制约了3D打印应用。像医疗行业,从假肢、假牙到血管支架、皮肤,国外都能打出来,而国内只能打诊断模型。
3D打印需求九成在欧美,全球行业集中度极高,欧美两家龙头企业已占七成份额。过度依赖外需,内需启动缓慢,使国产3D打印产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。尽管紫金立德亏本,作为股东的以色列人却能赚钱,他们垄断外销渠道,以6000美元的价格购得紫金立德打印机,转销欧美,开价1.5万—2万美元
12月初,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决定联手紫金立德,共建3D打印应用服务平台,承接社会3D打印需求。这不失为启动内需,放水养鱼,扶持3D打印产业的明智选择。比利时建有欧洲最大的3D打印服务中心,配有近百台各类设备,年产值几亿欧元。全球3D打印服务收入,已占行业产值一半多。政府要扶持企业,更要刺激消费,不妨补贴“打印费”,引导更多单位“尝鲜”3D打印,进而自购设备。如此,既能找准3D打印提升工业化,服务其他行业的应用点,从而拉动产业发展,又能带动企业自主创新。”
不可否认这南京紫金立德后台很硬,12月份打印服务刚成立便上了央视两回。但中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,要依靠低头踏实苦干,掌握真正的技术核心,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,而不是通过选择性的报道来忽悠大众来虚假繁荣。(本文作者为"fangpian3",最初发表于fangpian3.com,该网站现与诺研3D打印服务网合并为同一网站)